2021年3月4日下午14:00,新生研讨课教学设计座谈会如期在九里校区3号楼(电气馆)材料学院会议室举行。本次座谈会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姜曼和黄兴民老师(首届教学设计师)召集与组织,包括主题分享和座谈讨论两个环节。材料学院戴光泽教授(教指委专家)、教学负责人蒋小松老师、力学学院孔祥彬副书记、地学学院郭永春(首届教学设计师)、土木学院张方(首届教学设计师)、物理学院倪宇翔、冯菊和王先驱以及材料学院曾迎、李远星、李达、赵君文、黄银等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教学设计座谈会。
首先,力学学院孔祥彬老师和土木学院张方老师分别以“新生研讨课的从游模式设计与实践“与”后疫情期间的新春遐想“为题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分享,而后材料学院黄兴民老师以《神奇的非晶态材料》为例分享了材料类新生研讨课的“在疫”教学实践。孔老师的从游模式、大学之道和创新教学实践给予在座教师极大的触动和启发。在随后的座谈发言环节中,戴光泽教授、蒋小松老师、曾迎老师、赵君文老师、姜曼老师等相继坦诚发表观点,交换意见,气氛融洽而热烈。物理学院倪宇翔和冯菊老师也介绍了物理学院新生研讨课的组织方式和教学设计。戴光泽教授提出:深厚的科研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张方老师建议用二维矩阵统一新生研讨课的功能任务和内容架构组成,并设置机制使其可在本科四年全周期持续地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成长发挥积极促进效应。郭永春老师阐述了“传道、授业、解惑“在高等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建议守住专业边界,培育专业思维,推动伟大事物发生,围绕培养计划进行课程设计,并分享和推荐了《教学勇气》这本教学经典书目。蒋小松老师倡议以后多组织跨学院的教学活动,切实地推动和促进相关教学创新和探索实践。姜曼老师呼吁同类课程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协同发力。曾迎老师认为从分享和讨论中受益匪浅,更好地理解了新生研讨课的宗旨和目标。本次座谈会原定16:00结束,但与会老师积极讨论,意犹未尽,延迟了半个小时。大家约定以后加强联系和互动,不断提高学科和课程之间的协同合作。至此本次座谈会圆满结束。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起源于德国,发展成型于美国。2003年清华大学首先引入中国并面向本科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传承了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突破专业布局,兼具开放性和通用性特质,旨在引导本科新生完成适应性转变和学术性转换,对精准掌握学情,推动学生自发思考、主动探寻专业志趣、挖掘自身潜能、树立专业认同、明确人生方向、形成职业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