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

首页  >  新闻通知  >  中心新闻  >  正文

乐观积极"玩科研"——专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维清教授

来源:   作者:材料实验     日期:2016/04/14 22:41:23   点击数:  
文字/李朝阳 从贫困荒凉的穷乡僻壤到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环境在变,他始终朴实无华;从只为养家的奥赛教练,到立志为国的顶尖人才,身份在变,他一直矢志向前。从简陋的设备到顶尖的装置,支撑他的一直是科研的信仰;从脚下的草鞋到代步的汽车,驱动他前行的一直是攀登的决心。他,就是杨维清。 杨维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纳米能源材料与微电子集成器件方面的研究,他所领导的团队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从工作到如今活跃在材料研究的尖端领域,如此巨大的飞跃,是他用勤奋的汗水和不懈的坚持铸就的。 苦难是一种财富 “我小的时候家里穷,所以没办法在生活上帮助我太多”,而正是遇到的种种困难,让他在以后的科研中有了不惧危难,迎难而上的乐观和自信。“吃苦是一种财富,这让我受益匪浅,而且让我坚信,不管做什么,只要坚持就一定有发光的时候。”他克服困难的决心,乐观的精神,也帮助他在之后的科研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科研是一种信仰 在通过不懈地奋斗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后,杨维清教授一门心思扑到科学研究上。他凭借优异的表现前往美国深造,师从华裔美籍物理学家王中林院士。在王中林院士的影响下,他将科学研究视为自己的毕生追求,“王中林院士认为做研究是自己一生的信仰,这对我影响很大”。一颗虔诚于科研的心灵,一种一门心思钻研的决心,让杨维清教授不断地受到启发,投入到一个又一个的科研项目中。为了渡过创建实验室的难关,他甚至拿出自己的积蓄填补科研经费,只为了能早日攻克难题 科研之于杨维清教授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信仰。每日从家里到学校开车来回需要三个小时,他不以之为苦,反而觉得每天都很快乐,他这样评价科研:“别把科研想得那么不食人间烟火,科研就是一种生活。很多人对创新的理解有些偏颇,认为只有革命性才是创新。而我则认为创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迈出一小步,是一种积累,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的空中楼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迈出“一小步”,积累多了,就是汇聚成“一大步”了,这就是积累的力量。”他提及创新的时候,眼睛闪过一丝光芒, 他提及创新无处不在,卖水果的小贩仅仅在环境上做了略微的创新,便使得销售速率突飞猛进,他讲到他在美国留学时,最重要的就是创意。王中林院士对他的评价是:勤奋和创造性思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His hard work and creativity thinking profoundly impress me)。杨维清说,“这个评价是对他最大的鼓励!!” 育人是一种事业 除了科研,杨维清教授同样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他教导学生们做事雷厉风行,不被当下拜“金”价值观所累,一心搞学问,做研究。在他授课的本科班级,他强调人人都能做科研,人人都能“玩”科研,培养同学们的科研兴趣,鼓励同学们自己钻研,有所突破。 “在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情况下,先造火车头,后造火车尾,也就是以项目为导向,需要什么才学什么”。这是杨维清教授所坚持的教育理念。“应该较早(大二)对本科生进行科研思维培养,通过科研思维训练来培养“选择恰当手段来解决未知问题”能力。不一定每个同学都要培养成科学家,但这样的科研思维训练将终身受益” “读书是有用的,是可以改变命运,不仅仅为了一份工作,可以理解为“强身健体”一种最有效方法,需要传递这种正能量。”他说 他的头脑里装着一座“创意库”,科研不仅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将他头脑中一个个闪光的想法通过科研变成造福于社会的产品,他享受着这个过程,乐观积极的对待每一个项目。 文字编辑/丁艺蕾 材料学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