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讲坛

首页  >  学习园地  >  中心讲坛  >  正文

教授进课堂系列讲座

来源:   作者:材料实验     日期:2009/10/19 00:15:19   点击数:  

9月28号18:30犀浦校区2号楼,材料学院屈树新,永远,周祚万等教授给学院学生就今后研究生报考开展了讲座。参与此次讲座的有学院教授及其各级学生。

  会前,一些同学就围绕屈树新教授热烈交谈,不难看出同学们对此次讲座的热爱与重视。
  会上,屈树新教授代表材料学科研究团队给同学们作介绍。现任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助理,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2005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四川省人事厅项目各1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各1项、教育部项目2项,曾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国家973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五”科技攻关等项目。已在国内外期刊和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发表70余篇论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27篇,被EI收录36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已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主要内容有:
  1.材料学的背景;
  2.学术队伍和研究方向;
  3.研究成果;
  4.研究生培养情况。
  屈教授为同学们提出了材料研究的方法:材料的理论设计——材料的制备——材料的测试——材料的计算。其中屈教授伟同学们重点介绍了生物材料,为同学们罗列了许多身边的例子,如:人造关节骨,心脏起搏器,其高附加值令全场一片沸腾。屈教授还为大家分析了生物材料的现状与未来,指出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最后,屈教授对大家提出了培养3A人才的要求与希望:主动(Active);不断进取(Aggressive);个人魅力(Attraction)。并且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你在寻找好工作时,好工作也在寻找适合它的人。屈教授的一番演讲,令台下同学们好奇心大增,跃跃欲试。
  永远教授代表生物传感器团队给大家作介绍。永远教授担任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传感器实验室,特聘教授、博导,新西兰梅西大学,特聘教授, 博导,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高级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员。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通讯评审专家。分别在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大学及科研院所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从化学到材料,蛋白质形成机理到微生物,再到生物传感器,经历了跨学科的知识积累。永远教授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八大主要研究领域:
  1.压电式-分子键裂传感器
  2.基于分子键断裂原理的生物传感器模拟
  3.QCM分子键裂传感器信号监测系统设计
  4.基于库尔特原理进行细胞计数和种类区分的研究
  5.介电泳力场下的微/纳米颗粒特性
  6.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分析生物分子间的作用
  7.基于分子模板的纳米结构自主装
  8.高速铁路轮轨动态接触状态实时监测系统
  其中永远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率先进行了分子键裂扫描理论与应用的研究。首先研制成功了以生物亲和力为基础的分析测试仪,在国际上第一次同时检测到由分子键裂引起的共振频率变化和电噪音信号。发展出具有特异性识别特征的痕量免疫分析测试先进技术,适用于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生物分子检测和灾害性生物物质的实时、在线、痕量分析。对于教授如此详细的介绍,同学们如饥似渴的聆听着,眼睛炯炯有神,充满着浓厚的兴趣。特别的,永远教授还带来了他的团队成员——在读研究生,并且向同学们展示了成员的作品,给同学们做一一介绍,可见他们的团队合作默契。
  最后周祚万教授代表高分子材料学科作介绍。周祚万教授是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及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五年来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0多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等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EI等检索论文60余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其中国际会议邀请报告4次,合作编写出版专著和教材4本。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5项,欧洲专利1项,其中9项已获授权;获各种奖励10多项。其主要研究领域有:
  1.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2.电磁功能与多功能隐身材料
  3.导电高分子纳米材料
  4.天然高分子材料
  5.抗菌与环境净化高分子复合材料
  6.减震降噪与轨道交通材料
  7.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等
  周教授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高分子领域的研究成果,图片新奇可爱,夺人眼球,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为产品,周教授还透露其中一些成果正在与企业洽谈合作,还有一些已经效果显著,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为了鼓励更多的有志之士,教授还介绍了该学科方向设有的高分子奖学金、中华制漆奖学金等专利奖学金,以此来鼓励有志之士。此外周教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现场互动交流,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耐心地解答了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间的区别,化解同学心中的疑惑。整个讲座气氛热烈,效果良好。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同学们获得了更多的专业信息,从中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看法和认识,并且也向教授了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教授们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互动。相信这次讲座会使同学们受益无穷。